分卷阅读41

说他贫困人口,算是扯平了吧?以后不招惹李月驰了。
  “唐蘅!”
  脚步一顿,他没回头:“……还有事吗?”
  李月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:“刚才我不知道是你。”
  “哦。”可这有什么区别?
  “你不是草包,对不起。”
  “算了,”唐蘅说,“我确实考不了数学系第一。”
  身后的人却不说话了。
  “哧——”是拧开可乐瓶盖的声音,唐蘅回头,看见无数细小的气泡涌向瓶口,他好像可以听见那些气泡毕毕剥剥的爆裂声。
  李月驰握着那瓶可乐,认真地说:“考第一,第二,第三,没有本质的区别,只是我运气好一点。”
  “……”这人还谦虚起来了?唐蘅认真地想了一下,觉得如果自己在数学系,大概是考不了第三名的。
  “但是你……”可乐瓶子的表面湿漉漉的,把李月驰的手心也沾湿了。
  唐蘅问:“我什么?”
  李月驰轻声说:“你唱歌,比他们都好听。”


第24章 你冷静点
  这天晚上是“长爱”的摇滚专场,六支乐队站在一起,发色能凑出一道彩虹——相比之下,唐蘅蒋亚他们已经很像正常人了。
  他们排在第四位,上场时正是气氛最热烈的时候。台下密密麻麻挤满了人,一个个跟着节奏摇头晃脑。安芸用发胶把一头短发抓得又黑又亮,蒋亚则戴了对骚气的金属耳钉,一边奋力打鼓,一边冲台下的女孩儿们抛媚眼。他们的第一首歌是改编过的《All the Young Dudes》,鼓点密集,声嘶力竭,也还带着华丽摇滚的那股颓靡劲儿,这是美国70年代同志运动的“国歌”。
  唐蘅唱得整件T恤都湿透了,嘴唇泛着近乎干涸的红,在一波接一波的“安可”声中,他们下了台,每个人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。
  “今晚得劲儿啊,”蒋亚气喘吁吁地,“唐蘅,就他妈反常。”
  安芸点点头,又摆摆手,仰头灌下一整瓶矿泉水,才说:“绝对有事儿。”
  蒋亚凑到唐蘅身边:“今儿下午,你去哪了?”
  唐蘅捞起T恤下摆擦汗,没理他。
  “你别装啊,”安芸也说,“唱得跟他妈上了发条似的,不知道的以为你被哈佛录取了呢。”
  “哎,不会是,阿姨同意你出国了?”
  唐蘅瞥他们一眼,心知今天不给个答案,这两人绝对没完。想了想,唐蘅说:“我做了个决定。”
  “是,决定出国嘛,下午说了,”安芸小声嘀咕,“你妈那边过得去?”
  “不是这件事。”
  “那是什么?”
  “我们把专辑做出来吧。”
  蒋亚怔了几秒,然后一把搂住唐蘅:“好啊!!!”
  安芸却没笑,眉头蹙起来:“真要做啊?”
  他们早就有过做专辑的想法——毕竟作为一个玩票性质的乐队,若能做出一张专辑,应当就是对乐队最好的留念了。然而专辑这东西并不是有钱就能做好的,虽然安芸擅长编曲,而他们又不缺钱,足以租到全武汉最好的录音棚。
  但是做专辑——做什么呢?他们的乐队名叫“湖士脱”,Woodstock的音译,也就是1969年那场四十万人参加的音乐节。除此之外,“湖”是乐队成立在东湖边,“士”是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“脱”是蒋亚起的,原本是“托”,他嫌这字太正经,表现不出他浪荡滥情的气质——安芸说,这乐队有蒋亚,算是脏了。
  总之,他们成立乐队的时候没想太多,起名的时候也没想太多,一致通过的发展理念是“意思意思得了”,反正开心最重要。
  那应该做什么专辑呢?摇滚精神讲的是叛逆和反抗,安芸说,要么咱先写首支持同性恋的,嘿嘿,也算切身体会吧!蒋亚反驳道,你们切身个屁,对象都没有。蒋亚说,还是写首关于留守儿童的,我小时候就是留守儿童啊,一年到头见不着爹妈。安芸冷笑,对,坐在400平的别墅里,身边围着五个保姆的留守儿童。
  他们就这样提过几次做专辑的事,都以插科打诨和拳脚相加结束了。
  “你真的想做啊?”安芸疑惑道,“怎么突然想起来了。”
  唐蘅把汗湿的马尾绕了几圈,胡乱团成个丸子头,“因为我唱歌好听。”
  安芸:“……”
  蒋亚一拍大腿:“有道理!唐蘅你快想想,咱第一首歌是什么主题的?”
  唐蘅沉默片刻,认真地说:“你就不要写歌词了吧。”
  “干嘛,什么意思,”蒋亚瞪眼,“歧视二本学生呗?”
  “我不是针对你们学校……”唐蘅顿了一下,“我就是针对你。”
  蒋亚:“能不能聊了!”
  安芸在旁边笑得飞出眼泪,好不容易收住了,把蒋亚拽到自己身旁。
  “你就别在这添乱了,听我的,他……”
  “我怎么就添乱了!”
  “听我说!”安芸挤眉弄眼,“绝对有情况。”
  蒋亚:“什么情况?”扭头看向唐蘅,“你要带我们冲击娱乐圈啦?”
  安芸“啧”了一声,语气十分恨铁不成钢。
  唐蘅没理他们的话,只是背起吉他包,说:“走吧。”
  蒋亚:“走什么啊,待会老板请吃小龙虾!”
  “那你们吃,明天我还有事,”唐蘅看一眼手机,“今晚得早睡。”
  
o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